官污吏零容忍,对纠察贪官污吏,有着极高的积极性?
因为在后世,贪官污吏,侵犯的是民众的利益,辜负的是民众授予的公权利。
民众把权力交给官僚,官僚却不干人事,民众自然火冒三丈。
但在封建时代,贪官污吏,非但老百姓没那么深恶痛绝,甚至就连官僚体系本身,也没有太强烈的排斥。
——某个官员贪污受贿?
——你操个什么心啊?
——人家辜负的是皇帝老子,又没有辜负你?
——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
从这个角度上来讲,也可以说:封建时代,其实并没有‘公权力’这个概念。
所谓封建时代的公权力,实际上,就是皇帝的私权利,被借给了官僚阶级。
吃人最短,拿人手短。
人家皇帝把权力借给你了,你自然要听人家的话,还要老老实实矮人家一头。
但正所谓:有借有还。
如果什么都不做,这借来的权力,早晚都会被收回去。
怎么办呢?
官僚阶级想了个好办法。
——用尽所有手段,将自己手里的权利,从‘皇帝借给官僚’的本质、事实,扭曲为:官员天然所具备。
这样一来,权力不再是皇帝借给官僚的,自然也就不用还了。
非但不用还了,甚至还能被用来欺瞒,甚至欺压年少的天子。
于是,就有了帝王心术,就有了‘主少国疑’的说法。
所谓帝王心术,便是让一个原本稚嫩、青涩的皇帝,搞清楚这里面的弯弯绕;
免得被官僚三两句话就哄骗了去,真以为官僚手里的权利,是从宇宙大爆炸开始,就被天道硬安在他们头上的。
然后,在明确认识到客观现实的基础上,一边哄着官僚群体:是是是~
好好好~
你说的都对~
去帮朕把事儿办了,把天下治理好。
然后一边在心里反复提醒自己:这些个老狐狸,有朕用不到你们的那一天!
于是,便也有了鸟尽弓藏,兔死狗烹。
从这个角度上来说,一个年少的帝王迈向成熟的表现,其实也可以由此作为标准。
——年少即立的君王,什么时候明白官僚的权利,都是从自己这里‘借’去,甚至抢去的,这便是长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