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贵戚们非常乐意领情。
在送别韩颓当、郦寄、栾布等老将后,放出秋闱风声才刚过了短短两个时辰,刘荣便等来了浩浩荡荡数十位功侯贵戚,于司马门外联袂请见。
声势营造起来了,刘荣便也就接见了这些‘国朝柱石’,并亲切的询问了他们对科举的看法。
果然不出刘荣所料:在去年的本能抗拒后,这些人都后知后觉的反应了过来,不约而同的跪地叩首,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劝说起刘荣。
——陛下啊!
——这科举,那可真真是亘古未有的善政啊!
——这么好的政策,哪怕往后推延一天,都会让太祖高皇帝、太宗孝文皇帝,以及先孝景皇帝的在天之灵,急的恨不能踢开棺材板,自己来主持这场科举啊!
对于众人的‘危言耸听’,刘荣自是一笑而过。
刘荣当然知道:科举往后拖,急的绝不会是汉家历代先皇的在天之灵,而恰恰是此刻,在刘荣面前好说歹说,死活要劝刘荣‘搞快点’的功侯贵戚。
但刘荣不在乎;
或者说:刘荣乐得被这些人‘忽悠’。
“既然诸公都这么认为,那朕”
“嗨;”
“如此大政,还是要太皇太后、太后说了算的”
最终,刘荣也还是没有太急着拍板,而是佯做迟疑的将面前跪作一地的贵族们,都似踢皮球般,踢去了住在长乐宫的窦太皇太后、栗太后婆媳二人面前。
但毋庸置疑的是:就科举而言,刘荣已经基本搞定了相关既得利益方,也轻而易举的将一众功侯贵戚,绑上了‘考举’这辆马车。
而这,也正是刘荣费尽周折,甚至强忍恶心,决定给这些蛀虫的子孙给予照顾、特权,所想要换来的。
——从今往后,贵族阶级,将成为考举最核心,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维护者。
这,便能保证科举一事,并不会像当年,吴起在楚国的变法那样:人亡政息
“诏曰:夫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;三人并行,厥有我师。”
“自朕祖高皇帝立汉国祚,尔来足一甲子,外有北蛮匈奴之患,内有诸侯藩王之祸,百姓民稍得安居,亦难免为不止战祸所荼毒。”
“幸朕祖立汉,乃得元勋功侯百四十五,又历代先皇各有外戚母舅,方使天下稍得安治、百姓民稍得安宁。”
“然今汉家,得关中、关东、北境、巴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