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及公主的陪嫁,难不成都便宜了匈奴人?!
——别再和亲了!
——反正无论和亲与否,匈奴人都会南下驰掠汉边!
——省下那些本该给匈奴人送去的陪嫁物资,多养几个兵!
——把本该嫁去草原的公主留在长安,给汉家再生几个大好儿郎!
曾经,刘荣也是这些愤慨青年当中的一员。
曾经的刘荣也同样不理解:为什么还要和亲?
匈奴人根本就没有契约精神,根本就不遵守和亲条约,那汉家屈辱嫁女和亲匈奴,意义到底是什么?
皇长子时期的刘荣,甚至太子时期的刘荣,都没能就此事,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。
只是不断地安慰自己:时候没到。
汉家还不够强大,还没到和匈奴人撕破脸的时候。
和亲管用也好,不管用也罢——总归是汉家仅有的,聊胜于无的,能在一定程度上稳住匈奴人、麻痹匈奴人的方式。
至于匈奴人是否遵守和亲条约——遵守最好,算汉家运气好。
不遵守也没办法,毕竟人家拳头够硬,有撕毁条约的底气。
曾几何时,刘荣甚至还曾畅想:有朝一日,把匈奴人打的亲妈都认不出是谁,把匈奴人的狗脑子都打出来时,一定要逼迫匈奴人,反过来求汉家和亲!
到了那时,汉家也要学曾经的匈奴人,看心情来决定撕毁和亲条约的时间!
但在做了皇帝之后——尤其是成为大权在握,君临天下的实权天子后,刘荣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:并不是这样。
曾经,自持强大的匈奴人,动不动就撕毁和汉家之间的和亲条约,固然没人能阻止;
但匈奴人,却也并非没有因此,而遭受损失。
——国家信誉;
——国家形象。
在那五十多年间,匈奴人不下二十次撕毁汉匈和亲条约,不下三十次顶着和亲条约,悍然向汉家边境发动军事进攻;
而这些举动,也早已让匈奴人——让匈奴单于庭的信誉和形象,跌入了万劫不复之地。
如今还看不出来。
因为如今这个时代,是汉匈这两个大块头的时代,其他所有的政权和文明,几乎都是陪衬。
匈奴人内部,自然不会因为自家政权不要脸、不守信用而不满。
——看到国家这么流氓,我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