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的三十七份"隐田契约",每份契约的落款处,佃户姓名旁都画着这样的麦穗,只是当时他没料到,这竟是私盐路线的暗号。
刺客见密信已被破解,突然发力撞向赵猛,额头的刀疤在阳光下划出狰狞的弧线。赵猛侧身避开,枪托横扫对方腰眼,却感觉触到硬物——对方腰间缠着用油纸裹着的盐砖,砖面上凹凸不平的刻痕,正是江湾港的水纹图。他猛然想起陈墨的推断:苏府用盐砖刻制密图,遇潮即化,却在高温下显形,难怪刺客要选择正午行刺。
"大人,发现断指!"税银兑换处传来骚动。老盐工王老汉举着半截染血的断指,指尖还戴着半枚银戒:"这是俺儿子的!去年他被逼运私盐,不肯在假田契按手印,就被砍了手指!"断指的指甲缝里嵌着盐粒,与信笺上的盐粒完全一致,正是扬州盐场的粗盐。
赵猛接过断指,发现指根处有火漆印残留——那是苏府私盐引的标记。他转向刺客,对方终于崩溃:"是...是苏老爷让我们干的!每运一船私盐,就给三亩隐田,还免丁税..."话未说完,便被赵猛打断:"隐田?"他冷笑,"那些田契根本不在黄册里,不过是苏府账本上的虚数,你们卖命换来的,不过是断指和冤魂!"
此时,陈墨带着衙役赶到,手中捧着最新的税册:"赵兄,查清楚了!苏府用顶名户的卖身契当盐引,每船私盐对应二十个断指丁,这些人户籍还在,田却没了,税却照缴!"他展开账册,每页都贴着盐粒标本,与信笺上的字迹一一对应。
赵猛捡起信笺,火绳凑近边缘时,突然发现纸纹里嵌着细小的稻壳——这是两淮官纸特有的防伪标识,苏府虽偷了官文,却没料到官纸里掺着淮河稻壳,遇火即显焦痕。他借着火光审视刺客,发现其耳后有刺青:五穗绕钱,正是苏府私田庄头的标记,与税册里"隐田损耗"的图腾完全一致。
"看到了吗?"赵猛举起信笺,让百姓们看见逐渐碳化的稻壳纹,"他们用官文行私,用断指充军,用咱们的血汗钱买通胥吏!"他指向刺客耳后刺青,"但稻壳认得官纸,盐粒认得血泪,大明会典认得每一道伤!"
火绳突然爆燃,信笺边缘的火漆印"两淮盐运使司"渐渐焦黑,却露出底下的私刻印记:"苏记"。人群中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,虎娃突然指着刺客耳后:"和张婶画的大皮球一样!"孩子的话让百姓们恍然大悟,纷纷掏出自家田契比对。
赵猛趁热打铁,展开陈墨绘制的隐田图:"乡亲们看,每个麦穗标记,都是苏府的